聊聊过去,治愈当下
生命时报2023-01-25
和家中长辈聚会时、几个老友聊天时,我们常常都会做一件事:回忆过去。比如老一辈的人喜欢分享自己的“当年事”:曾经的成就和荣誉、糗事和挫折、受到的伤害和重创、付出和辛苦……晚辈听多了也许会嫌烦,觉得“怎么说了又说”。但其实,反复地“忆旧”、回顾、诉说生活过往有非常积极的心理意义,不仅是对老人,对所有人都如此。
1.朝花夕拾帮助自我整合。关于“我自己”的所有回忆,学界称为“自传记忆”,就是诉说自己的历史。“我的故事”本身就承载着一个人生活的诸多意义,当我们叙述自己的早期记忆、低谷、转折、高潮等关键生活事件时,能促进对“我”的理解和认同,想清楚“我是谁”“从哪来”“未来如何走”等问题,获得连贯感、和谐感。
2.“当年勇”能提升能力感。人总有无力、失落、衰退的时候,过去得到的成就与意义在这个时候可以起到很重要的支撑、缓冲作用,保护我们的自尊、自信,帮助应对当下的困境。心理咨询领域中,也会应用“叙事疗法”来改善来访者心理健康。咨询师一般会引导患者诉说他们过往经历的积极事件,如曾经取得的成绩、克服的困难、友好的人际等,来提升患者的自我评价,获得重新面对现状的勇气和能力。
3.“厚古薄今”有心理防御意义。诸多研究已经证明,“一代不如一代”是认知错觉,但并不妨碍这种普遍的思维定势有一定积极意义。当我们畅聊自己“那个年代”时,如果能带着自豪感,这本身就是在肯定自我意义。随着年龄增长,自身在社会、人际、能力等领域的资源减少,面对“后浪”的不断追赶,难免有潜在的压力。此时,如果同龄人围坐在一起感叹“今不如昔”,一定程度上能维护自尊。
4.反复述说能让人释怀。“旧事重提”“发牢骚”并非一无是处,很多人在重复的讲述中就慢慢释怀了。这是因为每一次我们“咀嚼”过往的故事时,都会有新的感受和思考,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那时的人和事,自己说着说着就“想通了”。
5.向晚辈倾诉获得亲密感。向他人追忆自己的过往还有社交层面的意义。很多老人都喜欢跟晚辈讲述自己的过去,有研究发现,向他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可以获得温暖感和亲密感。同时,由于身体衰老、认知能力退化,老人的生活大多不像年轻人那么丰富多彩,追忆往昔可以通过搜寻过往生活里的色彩唤起生命的能量,还能帮助老人锻炼记忆功能,有效预防认知障碍。有一个良好的倾听者,不轻易打断和评价,允许他们完整地叙述和回忆,更能起到疗愈作用。
基于此,亲友相聚时,不妨聊聊过去的自己。但要注意,有一种“忆旧”可能不利于心理健康——处于低谷的人还不停回忆过往糟糕的事,这会加深消极体验。建议多忆起美好的往事,以减少负面情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郭瑞)
责任编辑:王笑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