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858vip威尼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程建设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发表时间]:2021-10-18  [浏览次数]:

课程概要

总学时

32学时

学时分配

理论授课( 32  )实践授课( 0 )

适用专业

全部专业

课程性质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

课程定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成长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后续通识选修课《心理学概论》、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大学生际关系心理学心理学系列相关课程

课程目标

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

掌握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大学生面临的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沟通交往、情绪管理、学习心理、挫折心理、网络安全等几大成长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适应环境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课程主要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向全校本、专科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既强调心理健康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本课程主要提供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心理健康的中外标准及学习意义,通过学习本课程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促使学生具备应对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并努力培养自我发展、培养人际沟通能力、自主学习方法的能力,具有健康的情绪表达、具有不断地主动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适应环境全面发展提高心理素质,成为一名具有心理健康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分为四个部分:

EM6:70%;EM1:10%;EM4:10%;EM7:5%;EM9:5%。

教材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主编

冯宪萍,张洪涛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再版时间

2019

建议

参考资料、网站等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杨素华,孙新红.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3]胡谊,张亚,朱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章节学时分配表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

4

4

0

 

清晰的自我意识

4

4

0

 

读懂接纳情绪

4

4

0

 

恋爱与自我成长

4

4

0

 

积极的人际关系

4

4

0

 

积极快乐的学习

2

2

0

 

适应数字化生活

2

2

0

 

挫折心理

2

2

0

 

健全人格 塑造品质 

2

2

0

 

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调适

2

2

0

 

十一

复习

2

2

0

 

 

合计

32

32

0

 


节次教案

 

___1__节次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

授课类型

理论授课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标1:掌握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具备主动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

目标2:掌握国内外心理健康的标准,具备运用心理健康的标准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具备主动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

【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的内涵,与学生共同探索学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鼓励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难点

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国内外的标准,具备运用心理健康的标准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能力 

【解决策略】:通过鼓励和引导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相处,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一)课堂讲授法:通过多媒体授课,运用PPT讲述基本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心理学理论最新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二)“12345”教学法:采用“1234”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运用小班教学、翻转角色,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适应和可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三)“12345”教学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一个中心)、理论教学(必修课、通识课、学术报告三种教学类型)、辅助教学(线上、线下两个教学途径)、教学模式改革(小班教学、通感教育、翻转角色、互动课堂四个基本落脚点)。

(四)德育激励法:从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具备运用心理健康的标准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教具使用

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

多媒体课件

参考资料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杨素华,孙新红.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3]胡谊,张亚,朱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教学内容及过程

备注

教学

内容

教学

设计

1. 导入新课(10分钟)

1)提问衔接: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呢

2)案例故事崔永元、马加爵、刘海洋

3)引导认知作为进入大学以来新接触的课程,我们首先要激发起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告诉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能带给我们什么?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与发展。

2. 讲授新课

理论教学50分钟)

第一节 心理与心理健康

一、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案例导入】525心理健康日由来

一、国内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发育正

2.情绪稳定乐观

3.意志坚强

4.行为规范协调

5.精力充沛,应变能力较强

6.能适应环境

7.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

8.乐于承担责任

9.人际关系协调

10.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

11.能面向未来等

二、国际心理健康的标准

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十条标准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的评价自己的能力;

3.自己的生活和理想是否切合实际;

4.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案例分析】分析人际关系困难案例,明白中学与大学人际交往的差别。

5.是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6.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7.能否适度的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8.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个性;

9.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的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的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

1.心理健康的三个层次:

1)最低层次:没有心理疾病。即个体的心理活动表现没有达到临床心理学对有关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疾病症状;

2)中间层次:心理功能健全,社会适应良好;

3)最高层次(理想状态):自我实现。

2.心理辅导的三个层次目标:

1)优化心理品质,促进主动发展;

2)预防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3)矫治心理疾病,恢复心理健康。

【关心与提示】有问题可联系心理中心的老师寻求帮助

3. 巩固提高(15分钟)

在课程中,针对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向同学们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组交流。让同学们从自身出发,将自己带入情景当中,更有利于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同学们将心理健康知识潜移默化的在生活中应用。

4. 归纳小结(15分钟)

结合教学目的以及重难点,对本讲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1)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新生常见的心理适应问题(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学习相关的问题、自我认识方面的问题、情感与早恋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上网(手机依赖)问题、 非智力因素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与途径(自我调整和求助专业人员)。

2)激励同学们在课后积极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使同学们能够运用心理健康的标准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引导同学们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并将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应用于生活,提高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能力,理论指导实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案例导入,启发学生思考

 

 

 

 

 

 

 

 

 

 

 

 

 

 

 

 

 

 

 

 

 

 

 

 

 

 

 

 

 

启发学生思考

 

 

 

 

 

 

 

 

 

 

 

 

 

 

 

 

 

 

 

 

 

 

 

 

 

 

 

注意控制活动时间,启发学生总结方法

思考

训练

根据马斯洛和心理学家密特尔曼提出心理美国健康的十条标准回答自己是否存在这些问题。

作业

布置

如何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写出自己的十项优点和缺点,并小组讨论。


节次教案

  2  节次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标1:大学新生环境中面临的问题如何应对常见心理问题,具备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能力。

目标2: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

大学新生环境中面临的问题如何应对常见心理问题。

【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分类,与学生共同探索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并鼓励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难点

 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解决策略】:通过鼓励和引导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相处,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一)课堂讲授法:通过多媒体授课,运用PPT讲述专业基本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心理学理论最新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二)“12345”教学法:采用“1234”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利用小班教学、翻转角色,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适应和可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三)“12345”教学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一个中心)、理论教学(必修课、通识课、学术报告三种教学类型)、辅助教学(线上、线下两个教学途径)、教学模式改革(小班教学、通感教育、翻转角色、互动课堂四个基本落脚点)。

(四)德育激励法:从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激励同学们将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应用于实际学习和生活中。

教具使用

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

多媒体课件

白纸

参考资料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杨素华,孙新红.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3]胡谊,张亚,朱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教学内容及过程

备注

教学

内容

教学

设计

1.导入新课(10分钟)

1)案例故事1:大学生离开父母生活上不适应的表现。

2)案例故事2:进入大98858vip园后的困惑,并请同学们帮他们支招。

3)引导认知作为进入大学后都会有一些在生活、学习、人际、情感等方面的不适。引导同学们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并将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应用于生活,提高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能力,理论指导实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讲授新课

理论教学50分钟)

第三节 新生常见的心理适应问题

一、新生常见的心理适应问题

【课堂互动】一位大学新生开启大学生活后面对种种问题和迷茫,他该如何应对?请为他的问题支招。

1.环境的适应

【案例分析】王某某进入大学后,无法适应新的宿舍生活和大学氛围。她存在什么问题?你能给她什么建议?

2.人际关系问题

【课堂互动】在宿舍因为生活习惯问题与舍友产生矛盾,他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

3.情感与恋爱问题

4.自我认识方面的问题

【名人分享】共同阅读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中的一段话,引导学生明确自我认知,有清晰的奋斗目标。

5.学习心理问题

【案例分析】面对高中和大学不同的学习方式,跟不上学习进度该如何应对?

6.网络与手机依赖问题

7.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案例分析】高中在重点班读书的男生,进入大学后却没有心思学习,他存在什么问题?该如何应对?

二、如何应对常见心理问题

第四节 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一、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符合实际的目标;了解自我;管理和调整情绪。

二、心理健康八大法则

 

1)真实的快乐来自内心

2)认知自我才能接纳他人

3)正视现实是智慧的表现

4)积极心理是挑战挫折的法宝

5)世界上没有陌生的人

6)相信爱的力量

7)美德是幸福的原动力

8)身心健康才是真幸福

三、心理问题的主动求助途径

1)求助98858vip心理健康辅导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做疏导工作。

2)求助热线,一旦有了严重心理危机,求助心理热线求助得到必要帮助。

3)网络对话方式,可以不暴露自己,又能充分敞开心扉倾诉,可以及时有效的得到帮助。

4)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构建起98858vip、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系统。

【课堂互动】让学生讨论自己独有的心理健康方法。

【课程思政】真实的快乐来自内心,认知自我才能接纳他人。正视现实是智慧的表现,积极心理是挑战挫折的法宝。

3.巩固提高(15分钟)

在课程中,针对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向同学们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组交流。让同学们从自身出发,将自己带入情景当中,更有利于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同学们将心理健康知识潜移默化的在生活中应用。

4.归纳小结(15分钟)

结合教学目的以及重难点,对本讲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1)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新生常见的心理适应问题(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学习相关的问题、自我认识方面的问题、情感与早恋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上网(手机依赖)问题、非智力因素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与途径(自我调整和求助专业人员)。

2)激励同学们在课后积极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使同学们能够运用心理健康的标准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引导同学们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并将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应用于生活,提高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能力,理论指导实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案例导入,启发学生思考

 

 

 

 

 

 

 

 

 

启发学生思考

 

 

 

 

 

 

 

 

 

 

 

 

 

 

 

 

 

 

 

 

 

 

 

 

 

 

 

 

 

 

 

 

 

 

 

 

 

 

 

 

 

 

注意控制活动时间,启发学生总结方法

 

 

 

 

 

 

 

 

 

 

 

 

 

 

 

 

 

 

 

 

 

 

 

 

 

 

思考

训练

根据马斯洛和心理学家密特尔曼提出心理美国健康的十条标准回答自己是否存在这些问题。

作业

布置

如何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写出自己的十项优点和缺点,并小组讨论。

节次教案

 

___3__节次

教学内容

第二章 清晰的自我意识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标1明确自我意识的含义、内容。

目标2: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及自我完善的途径。

目标3:引导学生更好认知自我,提升学生素养。

目标4:全面认知自我、分析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

教学重点

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内容;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解决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并学习自我意识的含义内容及分类帮助同学们用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

自我意识的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存在的误区

解决策略通过课程向学生讲授自我意识的结构帮助学生辨析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存在的误区用典型案例和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一)课堂讲授法:用于专业基本理论的讲解,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心理学理论最新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二)参与式教学法:通过课堂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亲力亲为的认知行动中了解自我意识的含义及重要性,寻找正确的自我认知方法和途径。

(三)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全面认知自我、完善自我的典型案例及实际生活,将现实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对自我意识知识的理解吸收,全面掌握自我提升的方法,避开自我认知的误区。

(四)德育激励法:从自我意识的认知和自我完善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而清晰地自我意识,激励同学们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全面认知自我、分析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养。

教具使用

情况

电脑PPT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参考资料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杨素华,孙新红.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3]胡谊,张亚,朱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教学内容及过程

备注

教学

内容

教学

设计

1:导入新课(10分钟)

1)课前布置任务,收集有关于自我意识的名言。

【名言导入】:

1.卢梭说:“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而知之最少的是关于人类自身的知识。”

2.本杰明 富兰克林:“在这个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是极端坚硬的,钢铁、钻石以及自我。

2)名言导入:引出本章的内容对象——自我意识。

2:讲授新课

【理论教学】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25分钟)

一、意识是什么?

意识与存在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存在,用柏拉图的一句经典名言表达,就是我思故我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就是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个人的意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二、意识的组成

意识由三部分组成:

意识:人格的最表层部分,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无意识:人格结构最深层次部分,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体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三、自我意识的三个阶段

无意识→本我(id)

意识→自我

意识、前意识→超我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所谓认识自我,就要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不高估自己,也不贬低自己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分类(25分钟)

一、从知、情、意层次划分

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

包括自我感觉如自爱、自尊、自信、自卑等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它包括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暗示等

【案例思考】软糖实验——延迟满足

二、从自我意识的内容方面分类

【案例思考】以周杰伦为例,分析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

1.生理自我

对温饱感、饥饿感、舒适感、病痛感、对身高、体重、容貌、性别的认识

2.社会自我

对自己的地位、角色、权利、责任、力量等的认识

3.心理自我

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智慧、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情绪等的认识和体验

三、从自我认知中的自我概念方面划分

1.现实自我

又称个人自我,纯属个体对自己的看法,主观性强,是自我概念中的最重要内容

2.投射自我

又称镜中自我,是个体所认为的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个人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涉及的根本问题是“我在别人心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3.理想自我

是个体从自己立场出发构建的将来要达到的立项标准,它引导个体实现理想中的个人自我。设计的根本问题是“我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3.巩固提高(15分钟)

【案例思考】“投射效应”——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他人身上。

【案例思考】苏轼与佛印的故事,是否说明了投射自我?

4. 归纳小结15分钟

结合教学目的以及重难点,对本讲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1)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含义及重要性,带领大家学习自我意识的分类和特点,分析自我认知的典型案例。

2)布置作业,激励并督促同学们在课后寻找并实验,明确自我认知的方法和途径,建立清晰地自我意识,将理论学习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对自我意识知识的理解吸收,全面掌握自我提升的方法,悦纳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养。

 

 

 

引导学生明晰自我意识的概念。

 

 

提问,引发学生对现阶段自我意识发展程度的思考。

 

 

 

 

与学生思考比较。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投射自我的含义

 

思考

训练

从不同方面充分认识自我。

作业

布置

请拿出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画一个自画像。

【注意】:请不用思考,凭自己的第一感觉画出自己;绘画没有好坏之分,请用铅笔画出。

 

节次教案

 

___4__节次

教学内容

清晰的自我意识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标1明确自我意识的含义、内容。

目标2: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及自我完善的途径。

目标3:引导学生更好认知自我,提升学生素养。

目标4:全面认知自我、分析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

教学重点

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内容;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解决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并学习自我意识的含义内容及分类帮助同学们用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

自我意识的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存在的误区

解决策略通过课程向学生讲授自我意识的结构帮助学生辨析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存在的误区用典型案例和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一)课堂讲授法:用于专业基本理论的讲解,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心理学理论最新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二)参与式教学法:通过课堂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亲力亲为的认知行动中了解自我意识的含义及重要性,寻找正确的自我认知方法和途径。

(三)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全面认知自我、完善自我的典型案例及实际生活,将现实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对自我意识知识的理解吸收,全面掌握自我提升的方法,避开自我认知的误区。

(四)德育激励法:从自我意识的认知和自我完善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而清晰地自我意识,激励同学们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全面认知自我、分析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养。

教具使用

情况

电脑PPT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参考资料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杨素华,孙新红.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3]胡谊,张亚,朱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教学内容及过程

备注

教学

内容

教学

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复习上节课内容:意识的概念、意识的组成以及意识的分类。

2.讲授新课

【理论教学】(50分钟)

第三节 自我意识的特点

一、自我认知方面,容易出现片面和极端,缺乏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价。

高估自己:常常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长处,甚至把缺点也看为长处,而拿显微镜看别人的短处,把别人的短处找出来,他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我好、你不好”或“我行、你不行”。“甜柠檬”“酸葡萄”心理

自我评价偏高↑→自大

低估自己:“看别人一朵花,看自己豆腐渣”,人际模式一般是“别人好、我不好”或“别人行、我不行。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夸大自己的不足,感到处处低人一等,丧失信心,严重的还可能发展为自我厌恶甚至走向自我毁灭。”

自我评价偏低↓→自卑

【案例思考】大学生自卑案例,王某的苦恼——该如何克服自卑?

二、自我体验方面,表现出过强的自尊心和过强的自卑感

1.过强的自尊心

和骄傲自大联系起来,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我批评精神

与虚荣心联系起来,以浮华的外包装来掩盖自我的缺陷和不足,追求奢华的生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与过度的自卑感联系在一起,一些自尊心强烈的背后往往掩盖着极度的自卑感

2.过强的自卑感

常常是过于斤斤计较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过于退缩和自我防护,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在面临挫折时,他们不敢面对现实,消极的否定自己。

三、自我控制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与盲目从众,过分独立与逆反心理

1.自我中心

处事总认为自己对、别认错,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在人际交往中处处碰壁,得不到别人的好感和信任

2.盲目从众

缺乏独立意识和主见,容易人云亦云,随大流,这样的人容易受暗示和受人指使,容易轻信谣言和诽谤,听到对他有伤害的言语就悲痛不已

3.过分独立

独来独往,不顾社会规范我行我素,把独立理解为“万事不求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苦挫折,只能自吞苦果

4.过分逆反  

不区分对错,一概排斥,目的只是为了反抗而反抗,逆反的对象是家长、老师和社会宣传的观念

【案例思考】凤姐征婚——自我意识不合理案例,谜之“自信”?

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矛盾

(一) 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矛盾

主我→自己认识和评价的我

客我→他人认识和评价的我

两者矛盾加大,会产生矛盾心理→促进自我认识的发展;

维持原来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继续按个人意愿向前发展;

修正自我认识,向他人所要求的方向发展

(二)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激励个人努力改善现实自我的状况,向理想自我的目标迈进

个体降低理想自我表现的标准,甚至放弃对理想自我的追求

(三)求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和依赖性的冲突

 盲目的自卑或盲目的自尊实质上都是对自我的否定

第四节 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健康自我意识的内容

1. 正确的自我认同

2. 恰当的自我评价

3. 积极的自我体验

4. 有效的自我控制

5. 创造性的自我完善

6. 不断地自我完善

二、培养健康自我意识的方法

乔韩窗口理论是指美国心理学家Joseph Luft和Harrington Ingham提出关于人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

公开的自我

也就是透明真实的自我,这部分自己很了解,别人也很了解

盲目的自我

别人看得很清楚,自己却不了解

秘密的自我

是自己了解但别人不了解的部分

未知的自我

是别人和自己都不了解的潜在部分,通过一些契机可以激发出来

(一)正确认识自我

大学生要客观的认识自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在经常的自省中认识自我

2.在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

3.在与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

(二)积极的悦纳自我

积极悦纳自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1.肯定自己的长处

2. 善待自己的短处

3. 正确对待挫折

那些我们不能接纳的自身不足,同时也是我们身上的闪光之处。真正的转变来自于接纳.

(三) 有效调控自我

注意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 合理确立理想我

2. 努力提高现实我

3.不断增强意志力

(四)完善和超越自我

1. 注重自我又不固守自我

2.发掘潜能又不自恃甚高

3.超越自我又不好高骛远

3.巩固提高(20分钟)

1)4--6人一组,每人轮流向大家介绍自己,为便于别人的记忆,后一位同学须在重复前一位同学的介绍的基础上再介绍自己。如“我是坐在力学系某某同学对面的某某”等等。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同时也认识新朋友。

2)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上讲台进行2分钟的自我介绍。旨在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自己;同时也锻炼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应对能力。这对许多同学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3)除了上述用语言给自己“画”像以外,还可让同学们在极短的时间内用一张白纸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当然,也可用语言加以说明。如何根据人际关系类型特点调整自我交往?

【知识拓展】时间管理

(一)时间管理不好的原因

1.拖延

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到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拖延症 (见视频)

2. 手机控

(二)时间管理本质

时间管理并不是管理时间

而是管理事件

(四) 时间管理实施步骤.

1. 列清单

2. 排顺序

3. 划死线

4. 设奖惩

重要VS紧急原则

Ⅰ重要且紧急

处理方法:立即去做

饱和后果:压力山大

原则:越少越好,很多该象限的事务是第二象限的遗留事务

Ⅱ重要但不紧急

处理方法:有计划去做

饱和后果:忙碌但不盲目

原则:集中精力、做好计划,按部就班、先紧后松

Ⅲ不重要却紧急

处理方法:延期或让别人做

饱和后果:忙碌且盲目

 

原则:学会回避、推脱、委任此类事件

Ⅳ不重要也不紧急

处理方法:尽量不做

饱和后果:浪费生命

原则:可以当作休养生息,但不能沉迷

4. 归纳小结(15分钟)

结合教学目的以及重难点,对本讲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1)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参与体验明确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的活动。通过真实案例及体验活动,引导同学们全面认知自我、分析自我,避开自我认知的误区。

2)布置作业,激励并督促同学们在课后寻找并实验,明确自我认知的方法和途径,建立清晰地自我意识,将理论学习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对自我意识知识的理解吸收,全面掌握自我提升的方法,悦纳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养。

 

 

 

 

 

 

 

 

 

 

 

 

 

 

 

 

 

 

 

 

 

 

 

 

 

 

 

 

 

 

 

 

 

通过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参与积极性,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

思考

训练

利用橱窗分析法分析自己。

作业

布置

利用橱窗分析法分析自己,形成文字作业下节课分享。

节次教案

 

__5 _节次

教学内容

第三章 读懂接纳情绪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标1:了解情绪的定义、特性和分类

目标2: 熟悉并理解情绪的作用及成因

目标3: 掌握情绪调控的原则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学生自我情绪调控的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情绪以及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找到应对情绪的一般策略,掌握情绪放松的方法。
解决策略从多方面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会应用情绪调控能力的理论培养大学生情绪调控能力

解决策略通过认知人际行为方面提高自我情绪调控能力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一)理论讲授法用于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

(二)案例教学法通过情绪管理的案例分析与讲授的情绪理论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引导学生掌握产生情绪的原因从认知人际行为等方面积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管理的策略

(三)体验式教学通过课堂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情绪管理的重要同时明白积极的情绪是可以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出来

(四)德育激励法积极心态练习和模拟场景练习中引导学生懂得我们怎么看待生活生活就怎么对待我们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和明白不论什么时候我们总有选择权

教具使用

情况

电脑PPT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参考资料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杨素华,孙新红.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3]胡谊,张亚,朱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教学内容及过程

备注

教学

内容

教学

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1)提问衔接:上节课内容简单回顾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分类

2)案例故事“想哭就哭”——汶川地震后县干部自杀事件

3)引导认知当情绪来的时候压抑无异饮鸠止渴应学会正确地解读和应对让情绪来了又走我们既可以体验到丰富的情绪开启对自己的探索之路又不会陷入情绪的泥潭不能自拔

2. 讲授新课

理论教学50分钟)

第一节 情绪及情绪的类型

一、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

【案例思考】斯坦福大学的生气实验——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随机选取2位学生,进行回答。

二、情绪的特性

1.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

2.情绪是一种分析能力

3.情绪是一种心理能量

三、情绪的分类

1.基本情绪

1)快乐需要满足、目标实现时的情绪体验

2)愤怒:需要不能满足,目的受阻时的情绪体验

3)恐惧:无法摆脱、逃离某种情境时的情绪体验

4)悲哀:失去事物或理想、愿望破灭时的情绪体验

2.复合情绪

    复合情绪是由不同的基本情绪的组合派生出来的有惊奇厌恶羞耻敌意焦虑嫉妒等情绪

3.情绪状态

1)心境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2)激情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

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机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积极应激反应和消极应激反应

第二节 情绪的作用及成因

一、 情绪的正向作用

情绪的功能

1. 激活行动趋向

情绪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进化产物

消极情绪:愤怒——攻击;恐惧——逃离;厌恶——驱逐

积极情绪:快乐——游戏、拓展、创新;兴趣——探索;满意——保持与改变

2. 扩展思维-行动空间(拓展理论)

积极情绪:扩宽注意范围(视野),增强认知灵活性,扩展认知地图

情绪影响的暂时性与持久性问题

3. 构建个人发展资源

身体资源、心理资源、人际资源

二、 情绪的负向作用

处在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之下的时候,大脑会分泌不一样的神经递质,从而对我们的身心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影响。

3. 巩固提高5分钟

1)随堂知识点巩固和应用

2)授课过程中穿插进行

4. 归纳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情绪的定义、特性和分类理解情绪的作用及成因

安排训练和作业

启发学生思考

 

 

 

案例导入

 

 

 

 

 

 

 

案例导入启发学生思考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案例导入启发学生思考

 

体验教学,通过体验活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黑板板书

 

 

 

 

 

 

 

 

 

思考

训练

1.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拥抱你的内在小孩》、《遇见未知的自己》。

2.电影推荐:《心灵捕手》、《愤怒控制班

作业

布置

1.解读情绪产生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

2.当情绪来的时候你是如何应对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应对方法

3.你对情绪的态度有何转变

 

节次教案

 

__6 _节次

教学内容

第三章 读懂接纳情绪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标1:了解情绪的定义、特性和分类

目标2: 熟悉并理解情绪的作用及成因

目标3: 掌握情绪调控的原则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学生自我情绪调控的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情绪以及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找到应对情绪的一般策略,掌握情绪放松的方法。
解决策略从多方面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会应用情绪调控能力的理论培养大学生情绪调控能力

解决策略通过认知人际行为方面提高自我情绪调控能力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一)理论讲授法用于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

(二)案例教学法通过情绪管理的案例分析与讲授的情绪理论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引导学生掌握产生情绪的原因从认知人际行为等方面积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管理的策略

(三)体验式教学通过课堂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情绪管理的重要同时明白积极的情绪是可以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出来

(四)德育激励法积极心态练习和模拟场景练习中引导学生懂得我们怎么看待生活生活就怎么对待我们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和明白不论什么时候我们总有选择权

教具使用

情况

 

电脑PPT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参考资料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杨素华,孙新红.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3]胡谊,张亚,朱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教学内容及过程

备注

教学

内容

教学

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提问衔接:上节课内容简单回顾什么是情绪,情绪的特性以及分类情绪的作用。

2.讲授新课

理论教学50分钟)

第三节 情绪调控原则方法策略

一、情绪调控原则

四不原则:不责备、不逃避不遗忘不委屈求全

二、情绪调控方法

1.积极的自我暗示

2.转移注意力

3.适度宣泄

4.自我安慰法

5.交往调节法

6.理性情绪疗法

三、情绪应对策略

1.行为应对

2.人际应对

3.认知应对

运用情绪ABC理论调节自身的烦恼

情绪的认知应对--理 解 情 绪

A  生活事件

B  信念

C  情绪和行为结果

我们经历相同的事情不一样的想法之下会带来不一样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不合理信念包括

过分概括化、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

第四节 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

【心理实验】死囚的故事

一个死囚犯蒙着双眼,被绑在床上,身上被放上了各种探测体温、血压、心电、脑电的仪器。法官来到床边宣布对他执行死刑,牧师也祝福他的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这时,他被告知将用放血的方法致死。随着法官的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一位助手走上前去,用一小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划了一下,接着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让他向床下一个铜盆中滴水,发出叮咚的声音。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死囚心里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感,他感到自己的血正在一点点流失!各种探测仪器如实地把死囚的各种重量变化记录了下来:囚犯出现典型的“失血”症状;最后,那个死囚昏了过去。

案例思考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生平

启发学生思考随机选取2位学生,进行回答。

1.自我总结

  2.自我评价

体验教学】(30分钟)

积极心态小练习10分钟

1.活动目的通过相互交流打破自我肯定的障碍树立自我形象

2.操作流程两人为一组互相问下列问题

1)在外形上你喜欢自己的两个方面

2)在品质上你喜欢自己的两个方面

3)在才能上你喜欢自己的两个方面

   注意每一个评价都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

二、模拟场景小练习20分钟

1.课前分组5人一个小组并与另一组配对成互助组

2.活动流程设计场景应对困难

1)每个小组为另一个小组设计一个学习或生活中的困难场景

2)配对组回答将会采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方法解决困境

3)时间节点场景设计5分钟回答2分钟

3.教师总结:点评学生的小组分工合作准备情况、开展情况、知识点掌握情况。

【课程思政】积极心态练习和模拟场景练习中引导学生懂得我们怎么看待生活生活就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在一开始时的心态决定了最后有多大成功人总是有选择权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总有选择心态的自由

3. 巩固提高2分钟

1)随堂知识点巩固和应用

2)授课过程中穿插进行

4. 归纳小结(3分钟)

总结:本章主要学习了情绪的定义、特性和分类理解情绪的作用及成因掌握情绪调控的原则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学生自我情绪调控的能力

安排训练和作业

 

 

 

 

 

 

 

 

 

 

 

 

 

 

 

 

 

 

 

 

 

案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积极情绪培养的重要意义。

 

 

 

体验教学让学生通过活动产生真实体验

 

 

 

 

 

 

 

 

 

 

 

 

 

 

 

 

 

 

 

 

 

 

 

 

 

 

 

 

思考

训练

1.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拥抱你的内在小孩》、《遇见未知的自己》。

2.电影推荐:《心灵捕手》、《愤怒控制班

作业

布置

1.解读情绪产生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

2.当情绪来的时候你是如何应对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应对方法

3.你对情绪的态度有何转变

 

 

 

节次教案

 

__7___节次

教学内容

第四章 恋爱与自我成长

授课类型

理论授课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标1掌握爱情的概念了解影响爱情产生的生心理基础和发展阶段,明确爱情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目标2明确并熟悉爱情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理解爱情三角理论、爱情依恋理论的包含因素。

目标3解大学生恋爱与自我成长因素,了解恋爱心理调适技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爱情的概念了解影响爱情产生的生心理基础和发展阶段,明确爱情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共同分析原因,多方面、多角度共同探索爱情产生的生心理基础和发展阶段

教学难点

熟悉爱情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解大学生恋爱与自我成长因素。

【解决策略】:通过引导与讲授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一)课堂讲授法:通过多媒体授课,运用PPT讲述专业基本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心理学理论最新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二)“12345”教学法:采用“1234”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利用通感教育,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适应和可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三)“12345”教学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一个中心)、理论教学(必修课、通识课、学术报告三种教学类型)、辅助教学(线上、线下两个教学途径)、教学模式改革(小班教学、通感教育、翻转角色、互动课堂四个基本落脚点)。

(四)德育激励法:从对恋爱基本知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了解爱情的概念和心理基础,掌握恋爱心理调适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和意识。

教具使用

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

多媒体课件

参考资料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杨素华,孙新红.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3]胡谊,张亚,朱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教学内容及过程

备注

教学

内容

教学

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1)提问衔接:爱情是什么呢?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爱情的了解和关于爱情的观念。

3)总结、引导:不懂感情时谈恋爱,懂得感情时已结婚;不懂婚姻时结婚,懂得婚姻时已生孩子;不懂当家长时生育,懂得当家长时孩子长大;回首的感慨是:后悔、遗憾,但是不可逆转。  

2. 授新课

【理论教学】(50分钟)

第一节 爱情是什么
一、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建立在传宗接代本能基础上,男女双方产生特别强烈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相互仰慕,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情感。追求爱情的过程叫恋爱。

结合案例】小王子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深层意义。

【名言分享】不同名人对爱情的不同观点,引导学生自行思考什么是爱情。

二、影响爱情的因素

1.生理基础

2.心理基础

3.环境因素

三、爱情的发展阶段

1.初恋阶段

即现实对象的确定阶段。当大学生觉得自己已找到了那个心中的他(她)时,初恋就开始了。    

2.热恋阶段

也称激情热恋阶段。而热恋阶段,求爱已经完成,便进入恋人朝夕相处,关系十分密切的阶段。

3.心里相撞调试阶段

热恋过后,双方都想去证实自己在求爱阶段对恋人的一些理想化看法,此时发现恋人一些没有注意的优缺点。因此在这一阶段时而达到最高峰,时而进入低谷甚至破裂。

4.感情平静阶段

如果在心理相撞调适阶段做出了肯定的判断,恋爱双方就进入感情平静阶段彼此心平气和,心灵上达到了融为一体的境地。

第二节 爱情心理学理论

一、爱情态度理论

Rubin1970)开始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之后,使得爱情得以并入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测量方法研究爱情

1.亲和和依赖需求。

2.欲帮助对方的倾向。

3.排他性与独占性。

二、爱情观类型理论

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 Alan Lee1973)经由文献收集及调查访谈两阶段的研究,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形态∶

情欲之爱(eros)、游戏之爱(ludus)、友谊之爱(storge)、依附之爱(mania)、现实之爱(pragama)及利他之爱(agape)。

三、爱情成分理论

除了上述Rubin发展的爱情量表中将爱情成份分成三类之外,Sternberg1986)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份: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及承诺(commitment)。

Sternberg1986)进一步提出:在三种成份下有八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其分别为:

1.喜欢:只包括亲密部分; 爱的组成

2.迷恋:只存在激情成份;

3.空爱:只有承诺的成份;

4.浪漫之爱:结合了亲密与激情;

5.友谊之爱:包括亲密和承诺;

6.愚爱:激情加上承诺;

7.无爱:三种成份俱无;

8.完整的爱:三种成份齐聚于一个关系当中。

【总结思考】随着认识的时间增加及相处方式的改变,上述的三种成份将有所改变,爱情的三角形会因其中所组成元素的增减,其形状与大小也会跟着改变。三角形的面积代表爱情的质与量,面积愈大,据Sternberg(1986)的说法:“三角形越大,爱情就越丰富。

四、爱情关系的依恋风格理论 

HazanShaver1987)的研究中发现,三种不同爱情依恋风格在成人中所占比例:

安全依恋约占56%,逃避依恋约占25%,而焦虑、矛盾依恋约占19%

与婴儿依恋类型的调查比例相当接近,而且成人受试者的爱情依恋风格,可以从他们对其与父母关系的主观知觉来加以预测;因此他们认为成人的爱情依恋风格,可能是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取向

3.巩固提高(10分钟)

1)随堂知识点巩固和应用

2)授课过程中穿插进行

4.归纳小结(20分钟)

【思考训练】“我们的爱情观”探讨——大学生在爱情方面有哪些心理困惑?培养爱的能力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有什么意义?你认为怎样才能培养爱的能力?

结合教学目的以及重难点,对本讲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1)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爱情的概念及爱情产生的心理基础,带领大家学习爱情的发展阶段,熟悉爱情心理学中的理解爱情三角理论、爱情依恋理论等主要理论。通过真实案例与课堂活动,引导同学们了解大学生恋爱与自我成长因素,寻找恋爱心理调适的技巧。

2)布置作业,引导并帮助同学们在课后寻找适合自己的恋爱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和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和感情中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提醒同学们在恋爱关系中不要迷失自我,鼓励学生在恋爱中学会自我成长。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分享,提高课堂活跃度。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爱情的概念。

 

 

 

 

 

 

 

 

 

 

 

 

 

 

 

 

 

 

 

 

 

 

 

 

 

 

 

 

 

注意把握学生讨论时间和内容,引导积极向上的爱情观。

思考

训练

大学生在爱情方面有哪些心理困惑?

作业

布置

阅读爱情心理学材料,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节次教案

 

__8___节次

教学内容

第四章 恋爱与自我成长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标1掌握爱情的概念了解影响爱情产生的生心理基础和发展阶段,明确爱情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目标2:明确并熟悉爱情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理解爱情三角理论、爱情依恋理论的包含因素。

目标3解大学生恋爱与自我成长因素,了解恋爱心理调适技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爱情的概念了解影响爱情产生的生心理基础和发展阶段,明确爱情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共同分析原因,多方面、多角度共同探索爱情产生的生心理基础和发展阶段

教学难点

掌握爱情的概念了解影响爱情产生的生心理基础和发展阶段,明确爱情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共同分析原因,多方面、多角度共同探索爱情产生的生心理基础和发展阶段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一)课堂讲授法:通过多媒体授课,运用PPT讲述专业基本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心理学理论最新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二)“12345”教学法:采用“1234”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利用通感教育,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适应和可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三)“12345”教学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一个中心)、理论教学(必修课、通识课、学术报告三种教学类型)、辅助教学(线上、线下两个教学途径)、教学模式改革(小班教学、通感教育、翻转角色、互动课堂四个基本落脚点)。

(四)德育激励法:从对恋爱基本知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了解爱情的概念和心理基础,掌握恋爱心理调适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和意识。

教具使用

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

多媒体课件

参考资料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杨素华,孙新红.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3]胡谊,张亚,朱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教学内容及过程

备注

教学

内容

教学

设计

1. 导入新课(10分钟)

1)复习衔接:上节课学到的爱情是什么以及影响爱情的因素?

2)小组分享:交流自己课下阅读的爱情心理学材料。  

2. 讲授新课

理论教学50分钟)

第三节 恋爱与自我成长

一、恋爱中理解爱情

1.爱情是给予不是得到。大家都熟悉海的女儿的故事,美丽的美人鱼,为了自己心爱的人,牺牲了自己动听的歌喉,为了救自己的心上人,最后化作为泡沫。

2.爱是责任。人只有认识对方,才能尊重对方。不成熟的爱情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情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所有的爱情都包含着一份神圣的责任

3.爱是尊重。真诚的爱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与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尊重。

4.爱是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爱的能力为基础的,看你有没有能力关怀人,尊重人,有无责任心了解人,利己者没有爱别人的能力。

5.爱是创造、是包容。有人说,爱情具有的魔力能够使人开创一个新的自我

二、恋爱中学会爱自己

一个自爱的人是自知的,一个心理成熟的人是自然而坦然地表达自我的。自爱是要成为你自己,而非通过爱情变成他人。爱他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自己首先需要正确的自我认知。

2.爱自己要学会珍惜自己的感情,尊重自己的感情。

3.爱自己也包含对自己负责。

三、恋爱中学会爱他人

爱自己和爱他人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只有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我们只有用他人的目光看待他人,而把对自己的兴趣退居二位,才能了解对方。爱他人不是无我状态,按照对方塑造自己,也不是将你爱的人塑造成你所喜欢的人。爱他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你爱的人。

2.帮助对方积极发展自我。

3.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小组讨论】“我们的爱情观”——学生交流自己对爱情的观点,分享在恋爱中的感悟和体会,如何理解爱情以及自己收获了哪些成长。

第四节 恋爱失败的心理调试

一、单恋

单恋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单相思,是指一方对另一方的以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热爱为特点的畸型爱情。单恋多是一场感情误会,是“爱情错觉”的产物。

首先是要能避免“恋爱错觉”,学会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对方表情,一旦单恋已然发生,要鼓足勇气,克服羞怯的心理,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果被接纳,爱的快乐就取代了等待的痛苦;

其次当向对方表达遭到拒绝时,要用理智克制自己的情感。爱情一定是两心相悦的,强扭的瓜不甜,这种理性、客观、冷静的考虑也是自身未来幸福快乐的源泉。

二、失恋

失恋会引起的主要情绪反应是痛苦和烦恼,因此提供方法如下:

1.倾诉。主动找朋友倾诉,释放心理负荷。

2.移情。及时适当地把情感转移到失恋对象以外的他人、事或物上。

3.疏通。指的是借助理智来获得解脱,有理智的“我”来提醒、暗示和战胜感情的“我”。

【引导思考】短片《失恋33天》片段,讲述消除失恋痛苦的步骤,要想想,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不可因一厢情愿而强求,应该尊重对方选择爱人的权利。

4.立志。失恋者积极的态度会使“自我”得到更新和升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许多失恋者因此而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像歌德、贝多芬、罗曼罗兰、诺贝尔、居里夫人、牛顿等历史名人都曾饱受失恋的痛苦。

三、恋爱的恰当时机

【课程思政】学会爱自己,学会爱别人。真诚的爱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与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尊重,爱同样是责任,是能力,是创造,是包容,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

3. 巩固提高(10分钟)

1)随堂知识点巩固和应用

2)授课过程中穿插进行

4. 归纳小结(20分钟)

【思考训练】“我们的爱情观”探讨——大学生在爱情方面有哪些心理困惑?培养爱的能力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有什么意义?你认为怎样才能培养爱的能力?

结合教学目的以及重难点,对本讲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1)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爱情的概念及爱情产生的心理基础,带领大家学习爱情的发展阶段,熟悉爱情心理学中的理解爱情三角理论、爱情依恋理论等主要理论。通过真实案例与课堂活动,引导同学们了解大学生恋爱与自我成长因素,寻找恋爱心理调适的技巧。

2)布置作业,引导并帮助同学们在课后寻找适合自己的恋爱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和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和感情中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提醒同学们在恋爱关系中不要迷失自我,鼓励学生在恋爱中学会自我成长。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分享。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观看《失恋33天片段》讲述消除失恋痛苦的步骤,注意时间

 

 

 

 

 

 

 

 

 

 

 

通过思考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总结课程内容,深入理解恋爱与自我成长的关系。

思考

训练

培养爱的能力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有什么意义?

 

作业

布置

你认为怎样才能培养爱的能力?形成纸质材料上交。

节次教案

 

_9__节次

教学内容

第五章 积极的人际关系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标1: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特点、类型及其意义。

目标2:学习并了解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

目标3:学习人际交往中的原则和几种常见的心理效应,并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解决策略】:课堂讨论,结合大学生当下人际交往现状,引导学生认识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

认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偏差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冲突。

【解决策略】:结合案例,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讲解。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一)课堂讲授法:用于专业基本理论的讲解。

(二)启发法: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会良好人际关系、有效沟通的意义。

(三)讨论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正确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四)“12345”教学法:采用“12345”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利用通感教育,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适应和可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五)“12345”教学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一个中心)、理论教学(必修课、通识课、学术报告三种教学类型)、辅助教学(线上、线下两个教学途径)、教学模式改革(小班教学、通感教育、翻转角色、互动课堂四个基本落脚点)。

教具使用

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

多媒体课件

纸、笔

参考资料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杨素华,孙新红.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3]胡谊,张亚,朱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教学内容及过程

备注

教学

内容

教学

设计

1.导入新课(10分钟)

1)名言导入

展示名言,引导学生思考名言的深层含义。

【提出问题】读完这几句话,大家有什么感想呢?我们一起思考并小组讨论这几个问题:人能够承受多久的孤独?失去交往,你会怎样?人类失去交往,世界将会怎样呢?

2)小组讨论

请小组代表分享感受,教师总结学生观点,导入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3)出示学习目标、重难点

让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明确学习重难点,强调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

2.讲授新课(50分钟)

(一)复习回顾

回顾上节课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二)内容教授

第一节 什么是人际关系 

一、人际交往的概念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通过语言、思想、感情等彼此影响对方,同时也受对方影响的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

【案例分析】感觉剥夺实验,请学生分享感受。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类型

【小组讨论】教师带领学生小组讨论,可采用启发式讨论:大学生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相处的呢?让学生认识到大学生群体人际交往的特殊性和多样性,教师总结,进而引出该部分的重点内容。

1)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交往范围扩大、交往频率提高、交往手段多元化、交往动机复杂化、人际交往的矛盾性、交往态度、行为的差异性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积极型、被动型、闭锁型

三、人际交往的意义

(一)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二)帮助正确认知自我,完善自我         

(三)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促进大学生成才

(五)不良情绪的宣泄渠道

(六)拓展发展的空间

【注】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相关知识后,启发学生深层思考,可结合课堂提问:在心理学中,各位心理学家是如何看待人际关系的呢?用专业的心理学理论如何解释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人际关系呢?

3.巩固提高(15分钟)

课堂活动。小测验,测试自己是否受人欢迎。

4.归纳小结(15分钟)

结合本节课教学目的以及重难点,总结人际交往的定义、特点、类型及其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合理运用人际交往技巧,培育良好的人际环境。

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交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深层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另外,讲授时要运用心理学理论,循序渐进,详略得当,遵循大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让学生以轻松的方式了解心理学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鼓励学生学生积极讨论,活跃课堂氛围,注意讨论时间,引出本节课主要内容。

 

 

 

 

 

 

 

 

 

 

控制讨论时间。

 

 

 

 

 

 

 

 

 

 

 

 

 

 

 

 

 

 

 

 

 

 

 

 

 

 

 

 

 

 

 

 

 

 

 

 

 

思考

训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有没有思考?

 

作业

布置

阅读人际关系的书籍,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节次教案

 

__10__节次

教学内容

第五章 积极的人际关系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标1: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特点、类型及其意义。

目标2:学习并了解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

目标3:学习人际交往中的原则和几种常见的心理效应,并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解决策略】:课堂讨论,结合大学生当下人际交往现状,引导学生认识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

认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偏差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冲突。

【解决策略】:结合案例,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讲解。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一)课堂讲授法:用于专业基本理论的讲解。

(二)启发法: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会良好人际关系、有效沟通的意义。

(三)讨论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正确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四)“12345”教学法:采用“1234”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利用通感教育,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适应和可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五)“12345”教学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一个中心)、理论教学(必修课、通识课、学术报告三种教学类型)、辅助教学(线上、线下两个教学途径)、教学模式改革(小班教学、通感教育、翻转角色、互动课堂四个基本落脚点)。

教具使用

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

多媒体课件

纸、笔

参考资料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杨素华,孙新红.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3]胡谊,张亚,朱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教学内容及过程

备注

教学

内容

教学

设计

1.导入新课(20分钟)

复习上节课讲到的人际关系的概念、特点、类型以及意义。

分享课下观看的人际关系有关的书籍

2.讲授新课(80分钟)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理论

一、人际交往三维理论

二、社会交换理论

三、萨提亚五种沟通姿态

四、PAC人际交往理论

【注】教师在讲授人际交往理论时,注意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运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理论。

【课堂活动】模拟萨提亚沟通姿态,分组游戏。

游戏步骤:每组6人,5位学生模仿萨提亚沟通姿态,1位学生闭眼睛。组内轮流进行该环节。当教师说睁开眼睛时,方才闭眼睛的学生要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深入理解人际关系,讨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沟通等问题,教师总结学生观点,引出下节内容。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二、克服社会知觉中的认知偏差

三、人际吸引

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课程思政】人是社会动物,不能离开群体单独存在。人际交往时要真诚、尊重、信任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3.巩固提高(15分钟)

1)课堂活动。小测验,测试自己是否受人欢迎。

2)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人际关系,讨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沟通等问题,教师总结学生观点,强调本节课主题。

4.归纳小结5分钟)

结合本节课教学目的以及重难点,总结人际交往的定义、特点、类型及其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合理运用人际交往技巧,培育良好的人际环境。

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交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深层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另外,讲授时要运用心理学理论,循序渐进,详略得当,遵循大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让学生以轻松的方式了解心理学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控制活动时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思考

训练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有没有思考?

2.反省自己,探讨自己的人际关系模式。

作业

布置

阅读人际关系的书籍,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节次教案

 

_11_节次

教学内容

第六章 积极快乐的学习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标1:了解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评估学习和时间管理状况,发现影响学习的因素。

目标2: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调节过度的焦虑心理,使学困生掌握一些具体的学习策略

目标3:熟悉有效学习的方法,联系实际并寻找适用于自身有效率学习的举措,在实践中运用和坚持。

教学重点

了解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评估学习和时间管理状况,发现影响学习的因素。

【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共同分析原因,共同探索有效方法。

教学难点

熟悉有效学习的方法,联系实际并寻找适用于自身有效率学习的举措,在实践中运用和坚持。

【解决策略】:通过激励与督促的方式,帮助建立长期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一)课堂讲授法:用于专业基本理论的讲解,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心理学理论最新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二)参与式教学法:通过课堂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亲力亲为的认知行动中了解学习的意义寻找高效的学习方法。

(三)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快乐学习的真实案例,将现实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吸收。

(四)德育激励法:从快乐学习和活动体验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励同学们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坚持运用,有所收获

教具使用

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

多媒体课件

参考资料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杨素华,孙新红.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3]胡谊,张亚,朱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教学内容及过程

备注

教学

内容

教学

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案例导入】

案例1:小李,不喜欢自己所选的专业,认为所学专业没有前途。

案例2:小王,从高中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

案例3:小赵,大学期间成绩一直很优秀,最近感觉目标不清晰,效率低下,这使他很焦虑。

2.讲授新课(70分钟)

理论教学30分钟)

第一节 学习及影响因素(15分钟)

一、什么是学习?

(一)广义的学习定义及其特点

(二)狭义的学习定义及其特征

二、什么影响学习?

(一)智力因素: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

(二)非智力因素:兴趣、情绪、态度、意志、性格

第二节 学习理论概述15分钟)

一、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介绍巴甫洛夫的狗的实验,讲解条件反射理论的原理,即先有刺激、再有反射,从而产生学习。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三、讲解斯金纳的老鼠实验

该实验得出结论: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

四、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五、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实验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20分钟)

【案例分析】

小枫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入校时成绩名列前茅。但小枫生性好玩,中学时老师和父母管得严,成绩好不错。但到了大学,宽松的环境让贪玩和缺乏目标的小枫陷入了网络成瘾的泥潭。

【注】:通过案例,使学生明白,进入大学以后,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自己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律是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

一、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的自我调适:

1.学会注意力转移;

2.适当强化学习动机;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4.选择理想的学习环境

二、学习动机缺失或过强

1.动机缺少:表现为无目标、无成就感、注意力易分散、被动学习,有厌学情绪。

自我调适方法:目标设置、兴趣养成、正确归因、体验成功、学习氛围。

2.动机过强:表现为自我期望值过高,学习过于勤奋、有强烈的好胜心,精神紧张,苛求自己。

自我调适方法:自我认识、目标设置、关注过程、创设氛围。

三、学习焦虑

表现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烦躁、易怒等。严重的还伴有头晕、头痛、忧虑。

自我调适方法:

1.找出焦虑的原因(自我暗示、诉说);

2.客观评价自我(正视失败、自我接纳);

3.合理调节情绪(良好心理、冷静乐观);

4.正确认识学习的失败(勇敢面对);

5.有备应考(知识准备、心理准备、技能准备)

四、学习疲劳

表现:心理疲劳:对学习感到倦怠、情绪烦闷、易怒、精神涣散、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生理疲劳:肌肉疲劳和神经疲劳

学习疲劳的调适:

1.保持乐观的精神和积极的情绪;

2.学会科学的休息方法;

3.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记忆力差

表现:识记速度慢、保持时间短、记忆不精确、信息提取有障碍。

记忆力差的调适:

1.记忆材料系统化

2.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避免学习材料相互干扰

4.掌握科学的回忆策略  (及时主动回忆 主动讲解 一题多解)

5.识记策略(联想集群 类别集群 主观组织 意义编码 记忆术)

6.科学用脑 (生物钟 分散学习 合理营养)

第四节 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及策略(20分钟)

(一)学习能力的构成

学习能力由自学能力、习惯养成能力、创造能力、掌握认知策略能力构成。

(二)记忆策略---艾宾浩斯记忆法

【活动体验】记忆无意义音节

1.学习与记忆:学习是个体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某种暂时的状态;记忆是保持和回忆过去经验的能力,是学习后行为变化的保持和储存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

2.记忆的分类:(按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按活动特点)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大脑记忆的特点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与记忆规律曲线:

 

 

有效记忆方法与技巧:有意记忆法、理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接近连想法、相似联想法、对比连想法、多通道记忆法。

【活动体验】

设计大师---3-5人为一组,充分发挥创造力、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在20分钟之内,用自己身边的工具和材料创造一款产品,派一位代表上台推销自己组的产品。

 台下所有人,每人一票,投出自己喜欢的产品,得票最高的组获得“最佳产品奖”,同时评出“最佳推销员”。

 活动结束后请大家分享体会。

 

3. 归纳小结(15分钟)

结合教学目的以及重难点,对本讲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1)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带领大家学习的定义,分析自身存在的学习方面的问题,回顾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同学们学会学习,调节焦虑心理,掌握具体的学习策略,并能熟悉自身特点,将有效学习的举措在实际中运用和坚持。

2)布置作业,激励并督促同学们在课后制定计划,练习艾宾浩斯记忆法和番茄时间管理法,帮助同学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坚持运用,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引导学生找到适用于自身特点的有效学习方法,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思考。

 

 

 

注意启发学生,让学生明白这三个理论之间的区别、联系。

 

 

 

 

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思考。

 

 

 

 

 

 

 

 

 

 

 

注意控制活动时间

 

 

 

思考

训练

1.通过自省,回顾自己高中时期的学习和大学时期学习的差别(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分析自身目前存在的学习方面的问题。

2.在本节课之后,练习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作业

布置

在课后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法和番茄时间管理法制定学习计划,并实践练习,撰写学习心得和体会,在学期末以小组的形式作报告分享。

 

 

 

 

 

 

 

 

 

 

 

 

节次教案

 

___12__节次

教学内容

第七章 适应数字化生活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标1:了解数字化技术的概念和对生活的影响,了解互联网的产生、发展、特征、隐患和效能等信息。

目标2:认识网络成瘾的生理心理成因以及危害,掌握大学生网络应用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障碍。

目标3:掌握更好的走出网瘾困境的方法,培养正确的网络认知,在实际生活中加强网络应用中的自我管理。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网络成瘾的生理心理成因以及危害。

【解决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网络成瘾的原因。

教学难点

构建健康的网络认知心理和网络应用习惯。

【解决策略】:帮助学生了解网络心理健康的标准,引导学生在网络使用中加强自我管理。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一)课堂讲授法:用于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心理学理论最新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二)参与式教学法:通过课堂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亲身参与和亲身体验的认知行动中,了解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危害,适应数字化生活。

(三)案例教学方法:通过网络成瘾的真实案例分析,将现实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吸收。

(四)德育激励法:从数字化生活的体验中,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网络认知,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激励同学们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加强网络应用中的自我管理。

 

教具使用

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

多媒体课件

参考资料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杨素华,孙新红.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3]胡谊,张亚,朱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教学内容及过程

备注

教学

内容

教学

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1)提问衔接:谈谈你对互联网有哪些了解?

2)小组讨论:对互联网的认识。

3)总结、引导: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塑造着我们的时代,也为我们昭示了未来。网络媒体是借助国际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话等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是现代信息

2.讲授新课(50分钟)

【理论讲解】

第一节 网络概述

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1.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塑造着我们的时代,也为我们昭示了未来。网络媒体是借助国际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话等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

2.传统媒体的分类。

二、网络媒体具有的特征

1.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资源可共享

2.传播与更新速度快

3.信息检索功能

4.多媒体功能

5.传者与受者互动增强:交互性是网络媒体最明显的特征

三、网络互动的隐忧

1.网络空间是一个文化多元、价值多维、充斥着多种异质因素,充满悖论和张力的世界。

2.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性,又产生虚假性。

3.其开放性特征既给你广阔自由,又带来失律失范。

4.其交互性特征既带来文化的沟通,又加剧了文化侵略。

5.虚实之间,虚拟空间对现实世界的冲淡。

6.传统修身文化与网络娱乐放纵。

7.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公共意识的崩溃。

8.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多元网络文化。

四、网络互动的效能

1.记录并展示自我的平台---述说自己的故事

海德格尔断言:人在世界中,简单地说,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必须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感觉自己的存在。

2.网络加速了青少年社会化的进程

中国学者周晓虹认为,“社会化就是人的社会行为的模糊过程”。(五)大学生网络应用现状

体验教学通过大学生上网主要内容对上网与学习关系的认识、对上网的依赖程度等调查报告,引导同学们反思自己的网络使用情况。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心理特点

一、大学生网络应用的心理需求分析

1.积极的心理需求

2.消极的心理需求

二、大学生的网络情感

大学生网恋的原因:感情表露和角色错位、同聆群体的从众性促进了网恋、缓解现实压力。

案例思考女大学生张洁网恋被骗。

启发学生思考:随机选取2位学生,进行回答。

  1网恋被骗的原因

  2网恋的危害

三、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特点

    网络具有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不能否认网络的更为坦率和开放的交流与沟通方式,也不能忽视网络带来的弊端。许多大学生患上网络心理障碍就是因为网络淡化了现实中自己的种种弱势,但却不明白自己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网络心理障碍具有独特的特点

1.病症发现的隐蔽性

2.生理疾病的并发性

3.治疗手段的模糊性

4.预防和治疗的紧迫性

四、网络成瘾的概念、主要特征、类别

1.网络成瘾的概念

网络成瘾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里损害的一种现象。其主要特征是:

2.网络成瘾的主要特征:

突显性、情绪改变、耐受性、戒断反应、冲突

3.网络成瘾的类别

1)网络性成瘾

2)网络关系成瘾

3)网络强迫行为

4)信息收集成瘾

5)电子计算机成瘾

体验教学通过诙谐幽默但含义深刻的漫画,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同学们了解网络成瘾的不同类别及危害。

第三节 培养正确的网络认知

一、大学上网络心理健康的标准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标准:

启发思考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看到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应该认清网络社会并非真实的社会,树立正确的网络认知,正确面对网络,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准确把握自我,认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处理好现实与虚拟社会的关系。

第四节 加强上网的自我管理

一、了解自己的上网习惯和上网诱因

二、时间管理技术

三、制作上网警惕卡

四、培养替代性活动5

五、面对孤独,规划人生

六、加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

体验教学通过漫画、图片、表格示例等,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同学学习防止网络沉迷的方法,帮助同学们加强上网的自我管理。

3. 巩固提高(15分钟)

【案例分析与讨论】

1.安徽网瘾少年服毒自杀。16岁的安徽少年胡彬(化名,下同)在离家出走,连续上网11天后选择了服毒自杀,由于服用的农药剂量过大,经过6天6夜的抢救,医院最终也未能挽救住胡彬的生命。在抢救的过程中,胡彬向父母讲述了自己11天的出走经历。原来,为了好好打网络游戏而不被父母找到,胡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前往县城里的网吧,而是去了一个乡镇里的网吧。在控制不住的网瘾与内心愧疚之意的徘徊矛盾之下,这名少年最后选择了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极端的方式来求得解脱。 

提问:看到以上案例你有什么感触,你认为网络对我们大学生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第一节内容的巩固)

2.网瘾青年杀害亲人。四川青年胡安戈(化名,下同)沉湎于网络,在大专毕业之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他以做水产生意为名向父母要了5万元本钱,可是他却把这笔钱用于打网络游戏。由于担心父母查账,就两次对他们下毒,致使父母中毒身亡。胡安戈被一审判处死刑后,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正式将玩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但是该标准并未成为这名网瘾患者的免死金牌,二审法院维持了死刑判决,最终胡安戈被执行死刑。 (第二节内容的思考)

提问:网络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还有其他层次的原因导致网络心理障碍以致造成不良后果吗?举例

3.沉迷网络进行绑架勒索。90后少年张某因网瘾严重入不敷出,遂产生绑架勒索钱财的念头。在将其工作地点附近的一名4岁小孩进行诱骗绑架后,为防止孩子叫喊引起他人察觉,张某实施了用手捂嘴、用砖块砸击头部及将砸昏后的小孩身体倒置于有水的窨井内等行为,致该名儿童因机械性窒息而死亡。随后,张某在其暂住处先后通过拨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以绑架为名,向受害人的父亲勒索赎金人民币20万元,但随即便被公安机关抓获。该案经审理后判处张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及赔偿被害人父母经济损失。(第四节的巩固提高)

提问:如何构建良好的网络心理?

4.归纳小结(5分钟)

结合教学目的以及重难点,对本讲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1)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互联网、认识到互联网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带领大家了解数字化生活的现状,包括互联网的产生、发展、特征、隐患和效能等信息。通过大学生网络应用报告,引导同学们反思自己的网络使用情况及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分析自身对网络的需求和情感。

2)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有效的利用好网络,认识到网瘾的危害性,及时走出网络成瘾带来的困境,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帮助同学们认识网络成瘾的生理心理成因以及危害,掌握大学生网络应用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障碍,引导同学们学习更好的走出网瘾困境的方法,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认知,帮助其在实际生活中加强网络应用中的自我管理,了解并适应数字化生活。

 

 

 

 

 

 

 

 

 

视频导入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的作用

 

 

 

 

 

 

 

 

 

 

 

结合导入视频进行讲授理论部分

 

 

 

 

 

 

 

课程思政(运用互联网加入思政教育)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思考

 

 

 

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常出现的网络心理

 

 

 

 

 

 

 

 

 

 

 

 

 

难点:

掌握建立良好的上网习惯

 

 

 

 

 

 

 

 

 

 

 

 

通过案例讨论,深化各节主题

 思考

训练

1.如何更好的利用好网络为自己的发展服务,同时避免网络成瘾现象?

2.推荐电影:《13号诊室》

作业

布置

1.开展同伴辅导活动“抽象网”

2.开展主题活动:倡导文明上网

 

节次教案

 

__13__节次

教学内容

第八章 挫折心理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标1了解挫折含义与产生。

目标2熟悉大学生常见挫折。
目标3掌握大学生挫折应对方法及意志力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

对于挫折的正确认识,如何看待挫折。

【解决策略】:通过典型案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列哦啊接挫折,熟悉常见的挫折。

教学难点

 

当挫折发生时,意志力如何发挥作用。

【解决策略】:通过主动磨炼意志、乐观面对生活、确定合理的抱负水平等发法提高意志力。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一)课堂讲授法: 使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方法相结合,将现实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吸收。

(二)互动课堂法:运用互动课堂、翻转角色等教学手段丰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在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索

(三)德育激励法:从对挫折基本知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了解撮合的概念和心理基础,掌握提高应对挫折和意志力的方法。

教具使用

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

多媒体课件

参考资料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杨素华,孙新红.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3]胡谊,张亚,朱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教学内容及过程

备注

教学

内容

教学

设计

1. 导入新课(10分钟)

【课堂活动风雨变奏曲:

1)教师演示“风雨”状态。刮风---下小雨---下大雨---下暴雨---风停了---彩虹出来了。

2)学生按教师口令集体做动作,用动作演奏风雨变奏曲:刮大风了---下小雨了---下大雨了---下暴雨了---变为大雨了---变为小雨了---风停了---彩虹出来了,可做三到五轮,逐渐加快节奏。

3)教师总结:生活就像我们做的游戏一样,有阳光彩虹,也有风风雨雨,有时会交替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当我们的目标和愿望不能是现实,我们就说遇到了挫折,这次课,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挫折”,这位陪伴我们的“朋友”吧。

2.讲授新课(90分钟)

第一节 挫折概述

一、挫折的概述

心理学上,挫折是指“一个人在实现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得不到满足和实现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

这种情绪反应可能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惆怅,也可能表现为忧伤、沮丧、悲观、绝望。

二、挫折的功能

1.挫折的消极作用:

使人前进的步伐受阻;

产生忧愁、消沉、痛苦、担心、恐惧等消极心理或困扰

2.挫折的积极作用:

挫折是机遇;

锻炼人的意志;

通过挫折发现不足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常见的挫折产生因素

1. 外在的客观因素

构成心理挫折的外在的客观因素主要来自自然和社会两方面。

1)自然因素:是指由于自然的或物理环境的限制,使个体的动机不能获得满足。

2)社会因素: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受到的人为因素的限制,其中包括一切政治、经济、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社会风尚、道德法律、文化教育的种种约束等。

2. 内在的主观因素

由内在主观因素引起的挫折包括两类:

1)个人条件:个人容貌、身材、体质、能力、知识的不足,使自己所要追求的目的不能达到而产生的心理挫折;

2)个人动机:个人动机冲突而引起的挫折。

动机冲突的实质是需要之间的冲突。大致有三种动机冲突形式。

【课堂活动】“自寻烦恼”

1.请同学们在“我曾遇到的挫折”表格中至少写出10条,并标出你认为是比较重大的挫折1-3项。(表格见附件1)

2.每位同学至少写出3-5条今后可能会遇到的挫折。

3.注意事项:

1)表格上可署名可不署名;

2)在写“我曾遇到的挫折”时,尽量具体化,不要用一些概括性的语言来描述。

【课堂活动】将之前写下的“我遇到的挫折”从另外一个积极的角度来转化,并在小组内分享。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挫折反应

【案例分享】换个心情看世界

苏格拉底原先和几个朋友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有人认为他的居住条件太差了,他说"朋友们住在一起,随时可以和他们交流感情,是值得高兴的事啊。"

几年后,他一个人住,又有人说他太寂寞了,他又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我和那么多老师在一起,怎么不高兴呢? "之后,他住进楼房的一楼,有人认为一楼的环境差,"你不知道,一楼方便啊,进门就到家,朋友来方便,还可以在空地上种花、种菜什么的。"后来,他又搬到顶楼,有人说住顶楼没好处,"好处多啊,每天爬楼锻炼身体,光线也好。头顶上没干扰,白天晚上都安静。"

一、情绪行为反应

    1.攻击

2.焦虑

3.冷漠

4.固执

二、行为反应

1.积极行为反应:

1)复尝试,达到目标

2)改变目标,不断前行

3)寻找差距,目标行动

2、消极的行为反应:

1)放弃目标,自怨自艾

2)产生怀疑,人格改变

三、自我防御反应

人面对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无意识的应对方式。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自我防御分为:成熟防御、不成熟的防御

心理防御机制分类:(见图表)

由动机冲突引起的挫折:

1)双趋冲突,在两个目标都符合需要并有相同强度的动机中,个体因迫于情势不能两者兼得,从而在心理上产生难以取舍的冲突情境。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双避冲突,两者同时违背需要,造成厌恶或威胁,产生同等强度的逃避动机,由于情势又不能同时避开,由此产生的难以抉择的斗争,为双避冲突。

3)趋避神突,即某一目标对个体既有利又有害, 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处于既爱又恨的矛盾状态。

第三节 大学生意志力与挫折承受力培养

一、 主动磨炼意志

【案例分享】

海南师范大学学生张九精,自幼家境贫寒,初三时,母亲在一次火车事故中不幸遇难,从此与父亲相依为命。大一下学期,是他父亲糖尿病最严重的时候。每次打电话时,无论张九精怎么大声地喊,他父亲在电话那边什么也听不见。在和父亲的通话中,张九精强烈地感觉到: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父亲的情况都非常糟糕,张九精心疼地落泪了。

(一)自找苦吃

德国法律规定:为了让孩子有更强的适应性,更好地磨炼意志,孩子六岁开始必须做家务。

英国的伊顿中学,毕业生几乎100%考入牛津大学,经验之一就是让学生吃苦,冬天98858vip不设暖气,让学生只盖一条毛毯睡觉,洗澡只用冷水,这就是刻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二)做个“不倒翁”

一生之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复出,这就是邓小平真实的故事。第一次“落”是在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第二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第二次在1976年至1977年,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他再次被打倒。  

(三)社会实践

二、乐观面对生活

【案例分享】两个退休的老人

两个刚刚退休的老人静静地坐在窗边的凉椅上,一只蝴蝶误飞进来。在早晨的阳光下它锲而不舍地向窗上的玻璃撞去,一而再,再而二,直到筋疲力尽栽倒在窗台上,不久它又挣扎着爬起来,继续去撞窗上的玻璃。因为在它的想象世界里不存在什么窗上的玻璃。它没有发现紧挨着窗的凉台门是敞开的。一个老人想,我退休了,没有什么用了,就像那只蝴蝶,永远冲不出玻璃!另一个则想,退休只是窗上的玻璃,我可以继续从凉台飞出去。

三、确定合理的抱负水平

(一)坚持目标,继续努力

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期间,面对各种污蔑、攻击和迫害,饱尝长期流亡和贫困生活的痛苦,经受种种疾病的折磨,始终没有丝毫的动摇。他说过"我一直徘徊在坟墓的边 缘。"因此,"我必须把工作的每一分钟用来完成实现人生幸福的著作。”

(二)降低目标,改变行为

甲和乙考进天津某大学,他们有着相似的基础:英语很差、专业课也很一般、不善于交际、缺乏组织能力。壮志凌云的他们都定下目标:大学四年每学期都获学习一等奖学金,当上学生会干部。

一个学期后。

甲:降低目标,争取学好基础课程,不一定取得奖学金,积极参加学生会面试,认为每一次锻炼都是一种收获,即使不能当上学生会干部也不伤心绝望。

乙:因为目标和实际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他整天郁郁寡欢、唉声叹气,夜晚不能安然入睡,笼罩在自卑的情绪中。 

(三)改换目标,取而代之

张海迪是一个高位截瘫的残疾青年,一心想成为一个杰出的运动员或者舞蹈家的梦想,曾给她带来沉重的挫折和心理负担,然而,张海迪面对现实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而且以超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获得了成功:拿下硕士学位,写了一系列长篇哲学、散文,还担任着很多社会职务…… 

   3. 巩固提高(10分钟)

1)通过学习本章知识,找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挫折事件,并深入分析对你产生的影响,思考对你人生有何帮助。

2)意志力通过童年培养是否能对今后人生产生作用,举例说明。

3)挫折是苦难者的地狱,是勇敢者的天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归纳小结(10分钟)

   通过对挫折的概述,让学生对挫折及其反应有理性认知。帮助学生提升挫折承受能力及意志力。

 

 

引发学生对挫折的思考。

 

 

 

 

 

 

 

 

 

 

 

 

 

 

 

 

 

 

 

 

 

 

 

 

 

 

 

 

 

 

 

 

 

 

 

 

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控制好时间。

 

 

 

 

 

 

 

 

 

 

 

 

 

思考

训练

 

应用所学到的方法帮助自己及周围的人战胜挫折。

作业

布置

 

继续针对令你印象深刻的挫折事件,深入分析对你产生的影响,思考对你人生有何帮助。形成纸质作业。

 


11节次教案

 14 节次

教学内容

第九章 健全人格 塑造品质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标1:了解人格的含义、人格的特征等概念及人格的影响因素。

目标2:掌握从不同的类型和特质角度看待人格的方法

目标3:掌握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人格以及人格的相关理论

【解决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人格。

 

教学难点

大学生人格发展中的问题

塑造健全人格的途径

【解决策略】: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一)课堂讲授法:用于人格相关理论的讲解

(二)案例分析法:通过佳琪身边的故事,能够理解人格的相关理论。

(三)体验式教学通过课堂的体验活动不同类型的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

(四)德育激励法通过理解人格的类型、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有胸怀接纳不可改变的事。人格的各个部分都是我们的资源,越能整合各个部分,就越能运用自如,实现人格的和谐和完善。

 

教具使用

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

多媒体课件

人格测试题

参考资料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杨素华,孙新红.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3]胡谊,张亚,朱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教学内容及过程

备注

教学

内容

教学

设计

1.导入新课(15分钟)

1)提问衔接:上节课内容简单回顾大学生常见的挫折与特点

2)案例故事佳琪的故事

3)引导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的同学,到现在是否发生了一些变化,跟故事里发生的趣事是否相同,在3-5人的小组内分享,并尝试从这些趣事中探索一些特点。

2.讲授新课(60分钟)

第一节 人格概述

一、什么是人格

【案例导入】 妈妈的同学聚会

小组思考  回忆自己曾经的同学,到现在是否发生了一些变化,跟故事里发生的趣事是否相同,小组内讨论分享

(一)人格的含义

人格(广义)=个性特点

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相对稳定和独特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模式,体现了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二)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

2.稳定性

3.整体性

4.功能性

二、人格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4.自然环境因素

三、人格发展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

2、特质理论

3、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

4、人本主义理论

心理流派看人格

1.精神分析理论

2.特质理论

现代气质理论把气质看为人格结构中的先天因素,将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和黏液质。

3.行为主义理论

4.人本主义理论

第二节 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

【案例分享】佳琪班里同学案例

教师总结:邀请学生分3-5人的小组讨论身边是否有与李佳类似的案例,并发表对李佳的看法,如何更加全面地看待一个人。

一、健全人格的标准

1、健全人格的模式

2、健全人格的特征概括

3、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思想

二、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

1、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逐渐适应其社会角色,不断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适应激烈的学习竞争,他们的人格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

敢为性

宜人性

道德性

开放性

责任感

务实性

情绪性

2、大学生常见的不良人格品质

偏激

自卑

孤僻

嫉妒

依赖

3、健全人格的自我修养

自立意识的培养

自信心的培养

保持自尊

有自制力

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4、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

培养坚韧性

自我调节

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1、心理健康的八大法则

真实的快乐来自内心

认知自我才能接纳他人

正视现实是智慧的表现

积极心理是挑战挫折的法宝

世界上没有陌生的人

相信爱的力量

美德是幸福的原动力

身心健康才是真幸福

2、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

求助98858vip心理健康老师、辅导员,和相关专业人员做疏导工作。

求助热线,一旦有了严重心理危机,求助心理热线求助得到必要帮助。网络对话方式,可以不暴露自己,又能充分敞开心扉倾诉,可以及时有效的得到帮助。

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构建起98858vip、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系统)。

3、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学会管理和调整情绪

3. 巩固提高(10分钟)

1)随堂知识点巩固和应用

2)授课过程中穿插进行

4. 归纳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人格的特点、影响因素。不同心理流派能给我们理解人格一个指导框架。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自我认同和培养气密人格发展阶段,具有多个发展任务和危机。要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

 

 

 

 

 

 

 

 

 

 

 

 

 

 

 

 

 

 

 

 

 

 

 

 

 

 

 

 

 

 

 

 

可进行气质测试

 

 

 

 

 

 

 

 

 

 

 

 

 

 

 

 

 

 

 

 

 

 

 

 

 

 

 

 

 

 

 

 

 

 

请三名同学分享

 

 

 

 

 

 

 

 

 

 

 

 

 

 

 

 

 

 

 

 

请三名同学分享

思考

训练

 结合本章所学的人格理论,对小明的情况进行解读。

作业

布置

 

 

 作业:菲尔人格测试。


15节次教案

  15  节次

教学内容

 第十章 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调适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标1: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目标2:熟悉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

目标3: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解决策略】:通过生涯彩虹图、霍兰德职业兴趣等测试初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难点

 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理论,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与调适。

【解决策略】:通过进行自我合理定位、建立自信、勇于竞争、直视挫折、学会坚持、提升情商等方面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一)课堂讲授法:用于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的讲解

(二)游戏法:通过撕思人生、生涯彩虹图生涯彩虹图等游戏体验进行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及初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

(三)德育激励法:使学生理解职业规划与人的兴趣、性格等方面都有关,要不断的进行自我探索,从而进行职业规划。

教具使用

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

多媒体课件

白纸

生涯彩虹图

彩笔等

 

参考资料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杨素华,孙新红.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3]胡谊,张亚,朱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教学内容及过程

备注

教学

内容

教学

设计

1.导入新课(15分钟)

1)课堂讨论

讨论现如学生们会有哪困惑,并进行总结

2)设计提问与学生自我反思:

在纸上写下大学三年(四年)想要要达成的目标。

2.讲授新课(90分钟)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一)生涯的定义

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态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

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

(二)职业生涯的含义

狭义:作为工作者的一段人生历程。

广义:职业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态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

特点:独特性、发展性、综合性、终身性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自青春期以致退休,对一生的理念、工作、生活、家庭以及社会等目标所做的妥善安排与计划,是用来追求理想人生的方法。

【课堂活动】生涯彩虹图

通过画生涯彩虹图,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案例讲述】案例 刘某曲折的职业发展之路

            案例二 梁某的大学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可 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理论

一、特质-因素理论

二、人格类型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第三节  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1.知己—自我探索

1)个人兴趣:喜欢做什么

2)性格:适合做什么

3)个人力:能够做什么

4)了解价值观:遵循了什么

2.知彼探索工作世界

1)个人就业:了解用人单位用人比例、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现状、有关职业的基本事实。

2)个人创业:了解用人单位用人要求、获得职业信息的方法、  了解用人单位招聘程序,提高个人求职技巧。

第四节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与调适

一、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1. 焦虑心理

2. 浮躁心理

3. 自负心理

4. 自卑心理

5. 抑郁心理

【课堂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对于职业规划中存在的困惑。

二、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一)合理定位

(二)拥有自信

(三)勇于竞争

(四)直视挫折

(五)学会坚持

(六)提升情商

3. 巩固提高(10 分钟)

图书、电影推荐

图书:《天才也怕入错行》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4. 归纳小结(5 分钟)

1)总结:本节课主要是带领大家了解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生涯规

划的意义,认知目标的重要性,基本掌握生涯规划的主要步骤。认识到面对职业规划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要不断调整心态。

2)布置作业。

 

 

 

 

 

 

 

 

 

 

 

 

 

 

 

 

 

注意讲解生涯彩虹图绘画的方法。

 

 

 

 

 

 

 

 

 

 

 

 

 

 

 

 

 

 

 

 

 

 

 

 

 

 

 

 

 

 

 

 

 

 

 

注意把握时间,尽量请每一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思考

训练

  

思考题:我的四年大学学业规划

作业

布置

  

作业: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