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858vip威尼斯

Think tank service 智库中心
首页 > 智库中心 > 地方做法 > 正文

河北坝上“空心村”生机再现:宅基地入股 家门口掘金

来源:农村宅基地信息智库公众号   发布者:     日期:2020-08-18 10:10:12   点击数:  

“担任村里卫生清洁工、防火员,自己在家还能饲养兔子,每年不出家门就可以有几万元的收入。”在外漂泊打工30余载的张艾做梦也没有想到,在家门口可以同时拥有三份活计,年近60岁时还娶上了媳妇。

张艾是河北省尚义县南壕堑镇十三号村的一名村民。该村地处河北坝上,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以前村民只能种植坡梁薄田,靠天吃饭。

在张艾的记忆中,日子常与饥饿相伴。辛苦耕种的莜麦、土豆需要等天降雨,即使快要成熟时,一场冰雹也会让一年的收成毁于一旦。有的年头,张艾每天口粮只有几个土豆,饿得手常常发抖。

“房屋破旧漏、街道脏乱差。下雨走路,鞋子都会陷在路上。”谈起村子以前的环境,张艾更是连连摆手。

生存环境的恶劣,加上缺医少药,上学不便,让不少村民相继搬离村子。到2013年,原本200多人的村子只剩下41人,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全村193处宅基地,闲置破损的达到140多处,撂荒耕地占全村耕地面积一半,十三号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2013年,坝上旅游不断红火,尚义县大青山旅游景区,因为山势蜿蜒飞绝,各地游客慕名而至。十三号村就坐落在大青山脚下,该村党支部书记姜万河看到依托大青山发展旅游的前景,率先在全村开办了第一家饭店。当年收入30万元,2014年收入更是达到40万元。

看准了旅游致富的道路,2015年,姜万河先后多次带领村干部外出考察,最终确定了实行闲置土地捆绑开发、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农村留守人员捆绑配置的“三捆绑”模式。推行村民以地入社、按宅占股、以股分红的机制,将闲置的38户庭院集中统一,成立农宅合作社。整理土地,拆旧建新,统一建立起别具特色的窑洞宾馆。

具有农家特色的窑洞宾馆内,自来水、洗浴、电视、网络一应俱全。石家庄游客张丽已在十三号村的窑洞宾馆居住了两晚,“早上起床,开门就可以看到满眼绿色,环境真是太好了!”

现在的十三号村依地形起伏重新规划建设,窑洞宾馆、美食街、居民院落、采摘大棚依次分区梯状布局。青山绿树,鲜花摇曳,与灰砖红窗的宾馆相映生辉。2016年,十三号村入选河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国家级旅游扶贫示范村,2017年被评为河北美丽休闲乡村,窑洞宾馆也获评了“美丽河北·最美特色建筑”。

据姜万河介绍,十三号村还给具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提供了街道清洁工、绿化工、酒店服务员等40多个公益岗位。加上光伏补贴,入股分红等收益,目前,十三号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10200元。

乡村的巨大变化,也唤醒了村民勤劳致富的动力。早上5点,天刚刚放明,61岁的张艾下床洗漱后,背上筐头,带上镰刀,上山割草,为他饲养的50只兔子准备一天的口粮。

这名在外漂泊打工30年的老汉,2015年回到十三号村后,用原来的三间老房子入股农宅合作社,住进了村里统一安置的新房。在新房后院,他饲养了兔子,成年后每只兔子会以80元的价格销售给农家院。

“我兼任村里的防火员,每年有3000元防火补助。我还是村里的卫生清洁工,每月又可以收入2000元。入股的农宅合作社,年底又可以得到2000元分红。”张艾说。

2017年,张艾在别人介绍下,迎娶了老伴韩春华。两人住到了村里改造的新房,家用电器齐备,还用上了水冲的马桶。

67岁的十三号村村民潘正光也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在窑洞宾馆当上清洁工的他每个月能领到2000元工资。2015年,潘正光用宅基地入股,加入村里农宅合作社,年底可获得2000元分红。看到了希望的潘正光每日早起早睡,努力工作,“手里有钱花了,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以后肯定会更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