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858vip威尼斯

Think tank service 智库中心
首页 > 智库中心 > 学者新论 > 正文

汪三贵: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来源:爱思想网站   发布者:     日期:2022-05-25 17:13:31   点击数: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从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找到可借鉴的经验,以此来更有效地制定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第一,产业发展。完善和调整产业扶贫政策和做好产业布局规划,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环节。脱贫攻坚期间,各地培育了大批能够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产业,并探索不同的利益连接机制。受贫困人口人力资本禀赋的影响,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主要依靠发展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农产品生产和劳动密集型非农产业来帮助贫困人口提高收入。乡村振兴则是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来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实现由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转变。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产业衔接,一是需要在帮助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发展和稳定就业与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做大做强方面找寻合理的平衡,在实现贫困地区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使贫困人口受益。二是需要做好科学的产业布局规划,在出台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业的同时,充分借鉴产业扶贫的经验和模式,建立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可长期受益并有利于能力提高的利益联结机制。要避免乡村振兴的产业扶持政策只惠及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违背缓解相对贫困的乡村振兴目标。

   第二,生态宜居。脱贫攻坚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一是易地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布局规划、搬迁户社会融入、习惯改变、后续扶持生计问题做了一系列重大的探索和尝试,搬迁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搬迁方式、土地的处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等都形成了不同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经验借鉴。二是危房改造,脱贫攻坚解决了危房问题,乡村振兴将转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政策重点将转向农村闲置危旧房拆除、村庄合并、污水处理、垃圾清运以及农村旱厕改造等生态和环境宜居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改善也有利于产业发展。一是乡村旅游,好的生态环境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带来经济效益;二是“碳交易”,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是中国的重大战略,未来农村的“固碳”作用都能够通过“碳交易”产生经济收益。

   第三,教育保障。脱贫攻坚主要关注义务教育阶段贫困人口的辍学问题,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来控辍保学,防止贫困家庭的适龄儿童因贫困、厌学、上学不便等原因辍学。这些措施完全可以在乡村振兴阶段用于非贫困人口,也可以用在非义务教育阶段,从而提高整个农村地区各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和完成率。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和高中教育入学率上,有条件的地区可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实行12年免费教育。

   乡村振兴阶段仅关注适龄儿童辍学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质量问题将成为更重要的议题,也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创新性的政策和方式加以解决。农村的教育质量低的关键是缺少优秀教师,未来怎么在农村培养优秀教师、留住优秀教师、引进优秀教师,显然是需要探索的问题。

   第四,医疗保障。脱贫攻坚阶段主要关注的是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政策重点是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政策措施包括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的建设,基本医疗保险和政策性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全覆盖,提高贫困人口的报销比例,慢性病补助和签约服务,大病住院治疗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等优惠政策。

   乡村振兴阶段,部分脱贫攻坚期间对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政策都可以保留,部分政策可以扩展到全体农村居民,变成普惠性政策;以贫困人口大病、长期慢性病保障制度为蓝本,加速建立全民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救助体系,但要防止部分地区出现对贫困人口过度保障和过度医疗等问题的发生,保障水平必须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财政上的可持续性;医疗卫生部门要重视培养乡村医疗人才和全科医生,推进县乡村医共体建设和远程医疗的普及,大幅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第五,乡风文明。脱贫攻坚期间各地“志智双扶”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期间的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具体来讲,有“道德银行”,贫困户做好事可以在“道德银行”里面积分,积分可以换东西;有“红黑榜”,做得好的上红榜,做得不好的上黑榜;设置帮扶负责人激励贫困户参与“干中学”,提高劳动技能。这些激发内生动力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完善并运用于乡村振兴中。

   第六,体制机制。目前,乡村振兴沿用脱贫攻坚期间“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明确党政一把手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要求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乡村振兴;建立市县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脱贫攻坚期间,发挥重大作用的东西协作、定点帮扶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继续发挥作用。

   第七,基层治理。脱贫攻坚期间,各地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派驻村工作队,长期驻村帮扶,干部和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显著改善了基层治理。此外,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脱贫攻坚中,这大大改善了贫困村的治理管理能力。乡村振兴涉及所有村庄,不能简单照搬脱贫攻坚的驻村帮扶方式,具体的驻村方式、驻村人员要求、驻村时间,应充分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并进行相应调整。应加强村两委的建设,提高治理水平,实现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治理目标。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实现从精准扶贫转向全面乡村振兴,完善政策和优化制度以服务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中谱写新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