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98858vip的组织下,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我校本期的暑期项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视野拓展》课程。我选取了其中的《全球化与发展》《战略品牌管理》《跨文化沟通与谈判》三门课程。经过系统的学习,我对全球化有了更多的认识,让我受益匪浅。本次课程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来自98858vip10余个院校的学生共同参加。我认为此次国际课程对于高校教师和学生强化“全球胜任力”认识、结合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推进“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费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这一书中提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全球化3.0版本的时代,即继国家、跨国公司之后,每一个个体将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进入全球化时代3.0版本之时,跨国界、跨文化合作交流频繁,如环境、能源与安全等挑战,更需要全球协作共同应对。滕珺教授的讲话提到,随着中国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员出现在中国的社会舞台上。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当代学生应该如何做好准备?如何融入升级版全球化时代?以及如何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机会和挑战?因此,在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我们的“全球胜任力”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在OECD发布的阶段性工作文件《为了一个包容世界的全球胜任力》中,全球胜任力被定义为“从多个角度批判地分析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能力;理解差异是如何影响观念、判断,以及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的能力;在尊重人类尊严的基础上,与不同背景的他人进行开放、适宜、有效的互动的能力”。我将这个定义暂时简单地理解为:
1)了解世界知识与讨论全球议题的能力;
2)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尊重包容不同文化间差异的能力;
3)理解人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能够协作共同保证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目前在学习阶段,我认为应该注重提高最基础的了解世界知识与讨论全球议题的能力,毕竟想要有后续的相关输出,就得要有一定的信息输入。此国际理解阶段可简单的概括为:了解世界历史、地理、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差异;关注国际时事,熟悉全球环境、能源、经济发展等议题,理解全人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毕竟全球胜任力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的、终身学习的过程。总之,我们仍需要在培养全球胜任力方面多做探索、多摸索,在认知、人际与个人三个层面不断地探索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从最基础的培养国际认知、国际理解能力开始,逐步地提升我们的全球胜任力。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我也一直坚持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全球视野与奉献意识,思考在未来能够为世界作出什么贡献。这次国际课程让我心中那个“想要去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发声”的目标更加坚定,也让我更清楚自己应该如何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向前进。
撰稿人:李清云 初审人:安蕾 终审人:门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