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全面复工复产,稳定就业基本面。复工复产是稳定就业的头等大事。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有力稳定了就业基本面。加快推进全面复工复产,可以将各项帮扶政策汇编成“复工复产政策指南”,降低企业在政策获取和应用方面的成本;鼓励各地政府部门主动与企业对接,协调各类复工复产支持政策;鼓励劳务输出地与用工地直接对接,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方式,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加快数字平台经济发展,扩大新增就业空间。复工复产解决的主要是存量就业问题,而我国每年还有超千万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这意味着继续创造更多新就业机会仍然是做好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数字平台经济作为一种新业态,在增加新就业岗位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在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比如,在此次疫情中,一些数字平台经济通过创新工作形态、增加就业机会,为稳就业作出了贡献。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条件,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鼓励发展数字平台经济,优化数字平台经济发展环境,将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健全专项就业促进机制,满足就业需求。一些劳动者找不到合适工作与一些艰苦地区、艰苦行业、艰苦岗位招不到合适人才并存,一直是就业工作中面临的一个矛盾。在疫情冲击下,这一矛盾显得尤为突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可以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走向基层,缓解劳动力供求失配问题。
创新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就业灵活性与安全性。适应当前就业形势需要,创新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就业灵活性与安全性。一方面,支持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实现灵活就业,完善支持灵活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明确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人员就业服务、权益保障等办法,抓紧清理取消不合理的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另一方面,灵活就业会促使劳动关系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这就要求创新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灵活性与安全性兼具、长期与短期协调的稳就业机制。
鼓励工作任务在线交付,缓解疫情冲击。在疫情冲击下,虽然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与就业模式受到较大冲击,但在线经济逆势发展,企业用工需求不降反升。移动办公平台的普及,不仅稳定了存量就业,而且拉动了移动办公及相关领域的就业。这表明,创新工作形式、鼓励工作任务在线交付,已经成为当前形势下做好稳就业工作的重要方式。可以鼓励企业构建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工作任务交付平台,实行工作任务在线交付,打造全新组织管理、市场服务模式,在缓解疫情冲击、稳定就业的同时,推动就业形态不断升级。
扩大教育培训规模,缓解短期就业压力。从劳动力供给角度看,以就业培训、高校扩招等方式适度缩小短期劳动力供给规模、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有利于缓解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夯实长期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是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更多招生指标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二是扩大高职高专升读本科招生规模,培养更多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三是推动高校、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等设立短期培训项目,在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的同时缓解短期就业压力。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劳动人事集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22日 09 版)